冷卻塔是利用空氣同水的接觸(直接或間接)來冷卻水的設備。是以水為循環冷卻劑,從一個系統中吸收熱量并排放至大氣中,從而降低塔內溫度,制造冷卻水可循環使用的設備。
冷卻塔的結構組成及功能:
支架和塔體:外部支撐;
填料:為水和空氣提供盡可能大的換熱面積;
冷卻水槽:位于冷卻塔底部,接收冷卻水;
收水器:回收空氣流帶走的水滴;
進風口:冷卻塔空氣入口;
百葉窗:平均進氣氣流,保留塔內水分;
冷卻塔原理——組成:淋水裝置:將冷卻水噴出;
風機:向冷卻塔內送風;軸流風扇用于誘導通風冷卻塔;
軸流/離心風扇用于強制通風冷卻塔。
冷卻塔的種類:自然通風冷卻塔、自然通風、機械通風冷。冷卻塔的選型應測量的參數:空氣濕球溫度、空氣干球溫度、冷卻塔進水溫度、冷卻塔出水溫度、排氣溫度、泵和電機運行參數、水流速度、空氣流速;運行參數:冷卻水溫差、冷幅、效率、冷卻塔容量、補給水量、冷卻水流量、選型、冷卻塔選型設計問題。
1. 冷卻水溫差:入口溫度—出口溫度大溫差 = 高性能
2.冷幅:冷卻塔出水溫度與入口空氣濕球溫度的差值:小冷幅 = 高性能
3.效率:
4. 冷卻塔容量冷卻塔容量單位為“千卡每小時"或者“冷噸"。冷卻塔容量=冷卻水質量流量×水的比熱容×溫差。大容量=高性能
5.補給水量計算蒸發損失水量(E)E = Q/600 =(T1-T2)×L/600E 代表蒸發水量 (kg/h) ;Q代表熱負荷(Kcal/h);600代表水的蒸發潛熱(Kcal/h);T1代表入水溫度(℃);T2代表出水溫度(℃);L代表循環水量(kg/h)。飛濺損失水量(C):冷卻塔之飛濺損失量依冷卻塔設計型式、風速等因素決定之。一般正常情況下,其值約等于循環水量的0.1~0.2%左右。定期排放水量損失(D):定期排放水量損失須視水質或水中固體濃度等因素決定之。一般約為循環水量之0.3%左右。M=E+C+D蒸發損失水量(E),飛濺損失水量(C),定期排放水量損失(D)。冷卻塔用于空調時,溫度差設計在5℃,此時冷卻塔所須之補給水量約為循環水量的2%左右。
6.冷卻水流量K·Q=C·M·ΔTK:估算系數Q:機組最大制冷量C:水的比熱容ΔT:供回水溫差M:冷卻水質量流量壓縮式制冷機組最大制冷量的1.3倍;吸收式制冷機組(溴化鋰)制冷量的2.5倍。
7.選型例題:一項用一臺PFS640.2XE機組的工程冷卻塔水流量和補水量。補水量m=M·2%=140kg/s·2%=2.8kg/s8、
冷卻塔選型常設計問題
1、冷卻塔耗能的決定因素?答:風機功率,冷卻水流量,冷卻水補水量?
2、冷卻塔的溫度工況,什么溫度下效率經濟型好?答:冷卻塔的進水溫度根據使用情況的不同有所不同,例如中央空調冷凝器的出水溫度一般為30-40℃,而冷卻塔的出水溫度一般為30℃。冷卻塔理想冷卻溫度(回水溫度)最佳溫度為高于濕球溫度2-3℃,這個值叫“逼近度",逼近度越小,冷卻效果越好,冷卻塔越經濟。
3、開式和閉式對比開式:首期的投入比較的少,但是運營成本較高(水耗、電耗)。閉式:本設備適合在干旱、缺水、沙塵暴頻發地區等惡劣環境中使用。能冷卻介質多水、油類、醇類、淬火液、鹽水及化學液等多種介質,介質無損耗和成份穩定。能耗低。缺點:閉式冷卻塔造價為開放式塔的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