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管殼式和套管式換熱設備的管道布置應如何考慮?(1)工藝管道布置應注意冷、熱物流的流向,一般冷流自下而上,熱流由上而下;(2)管道布置應方便操作,并不妨礙設備的檢修;(3)換熱設備的基礎標高,應滿足其下部排液管距地面或平臺面不小于150mm;(4)換熱設備的管道,只能出現一個高點和一個低點,避免中途出現“氣袋"或“液袋",并設高點放空,低點放凈;在換熱設備區域內應盡量避免管道交叉和繞行;盡量減少管道架空的層數,一般為2-3層;(5)兩臺或兩臺以上并聯的換熱設備入口管道直對稱布置,對氣液兩相流換熱設備則必須對稱布置,才能達到良好的傳熱效果;(6)換熱設備的進出口管道上測量儀表,應靠近操作通道及易于觀測和檢修的地方安裝;(7)與換熱設備相接的易凝介質的管道或含有固體顆粒的管道副線,其切斷閥應設在水平管道上,并應防止形成死角積液;(8)在寒冷地區,室外的換熱設備的上、上水管道應設置排液閥和防凍連通管。
32成組布置的換熱設備其管道布置應如何設計?(1)成組布置的換熱設備區域內,可在地面或平臺面上敷設管道,但不應妨礙通行和操作;(2)當管道上無調節閥或排液管時,管底距地面凈空應大于或等于150mm;(3)調節閥組應平行于冷換設備布置;(4)成組布置的換熱設備之間管道布置的凈距應大于或等于650mm;(5)管道布置應考慮各換熱設備的管箱和頭蓋的拆卸空間;(6)并聯多組換熱設備的進出口管道應對稱布置。
33立式重沸器的管道布置有何要求?(1)管道必須有足夠的柔性,以補償在各種工況下設備和管道的熱膨脹;(2)當重沸器管口同塔的管口對接時,如荷載條件允許,則最好在塔體上設支架支承重沸器,而且支架的位置及形式應能滿足塔體及管道膨脹所產生的位移及荷載要求;(3)配管時應留出重沸管束在原地拆卸所需的空間;(4)對殼體上帶膨脹節的單程固定管板式換熱器,在進行配管,柔性分析及設備的支撐設計時,應考慮該膨脹節的影響;(5)當重沸器的長度與直徑之比( L/D)大于6.0時,宜設導向支架;(6)當重沸器的閥門和盲板離地評3m以上,應在塔上設置平臺。
34管殼式臥式臥式重沸器的管道布置有何要求?(1)在熱脹許用應力范圍內,重沸器的降液管和升汽管,應盡可阻短而直、減少彎頭數里,以減少壓降;(2)當重沸器有2個升汽口時,為使其管內流綠相等,升汽省應對稱布置。若升汽管管徑不同和布置不對稱時,應盡量使這二根管段的阻力相等。否則,阻力大的升汽管的流量小會使熱量分配不勻;(3)從重沸器內抽出的液體為飽和液體,如果管道系統產生壓降,液體就將開始閃蒸,產生氣液兩相流體流動,影響控制和測量儀表的操作和精度。因此在布置飽和液體管道時,其基本原則是使壓力降最小,并在測量或控制儀表前不出現垂直上升管段;(4)重沸器管程加熱介質的進口管道上通常裝有溫度調節閥及其閥組,這些閥門一般布置在靠近重沸器管程進口的地面或平臺面上。
35空冷器的管道設計有何具體要求?(1)分餾塔頂至空冷器油氣管道,一般不宜出現“液袋"。當空冷器進出口無閥門或為兩相流時,管道必須對稱布置,使各片空冷器流量均勻;(2)空冷器的入口集合管應靠近空冷器管嘴連接,如因應力或安裝需要,出口集合管可不靠近管嘴連接,集合管的截面積應大于分支管截面積之和;(3)空冷器人口為氣液兩相流時,各根支管應從下面插入人口集合管內;以使集合管底的流體分配均勻;同時在集合管下方設置停工排液管道,接至空冷器出口管道上;(4)空冷器人口管道較高;如距離較長,需在中間設置專門管架以支承管道;(5)濕式空冷器的軟化水回水系統為自流管道,因此,應注意管系的布置,并拐彎不宜過多。回水總管應有順介質流向的坡度;(6)空冷器的操作平臺上設有半固定蒸汽吹掃接頭,其閥門宜設在易接近處,并應注意蒸氣接頭方向,保證安全操作。36泵類的管道設計一般要求是什么?(1)泵的進、出口管道應設切斷網,管道一定要有足夠的柔性,以減少管道作用在泵管口處的應力和力矩;(2)泵的吸入管道應滿足泵的“汽蝕余量"的要求,管道應盡可能短、少拐彎不得有氣袋。如難以避免,應在高點設放氣閥;(3)當泵吸入管較長時,宜設計成一定的坡度(i=5‰);泵比容器低時宜坡向泵,泵比容器高時宜坡向容器;(4)在緊靠泵人口管道切斷閥下游,應設過濾器或臨時過濾器,為防止泵的流體倒流引起泵的葉輪倒轉,泵出口應裝有止回閥;(5)在滿足工藝要求的前提下,泵的管道。閥門手輪不得影響泵正常運行及維修檢查所需空間;(6)往復泵進、出口管道設計應考慮流體脈動的影響。
37泵的保護線有哪幾種?其作用是什么?泵的保護線有6種,其作用是為了使泵體不受損害和正常運轉,根據使用條件設置泵的保護管線。(1)暖泵線——在輸送介質溫度大于200℃的高溫油品時,有備用泵的情況下應設置DN20~25暖泵線;(2)小流量線——當泵的工作流量低于泵的額定流量30%時,應設置泵在低流量下正常運轉的小流量線;(3)平衡線——對于輸送常溫下飽和蒸汽壓高于大氣壓的液體或處于泡點狀態的液體,為防止進泵液體產生蒸汽或有氣泡進入泵內引起汽蝕應加平衡線;(4)旁通線——用于泵的試運轉或非正常操作狀態下出口主閥關閉時,仍能使泵處于運轉。一般在閥前后壓差非常高的場合設置帶有限流孔極的旁通閥;(5)防凝線——輸送在常溫下凝固的高傾點或高凝固點的液體時,其備用泵和管道應設防凝線,以免備用泵和管道堵塞;(6)安全閥線——對于電動往復泵、齒輪泵和螺軒泵等容積泵,在出口側設安全閥線,當出口壓力超過定壓值時,安全閥起跳,流體返回泵人口管。
38離心式壓縮機管道布置的一般要求是什么?(1)離心式壓縮機殼體有兩種形式:垂直剖分型用于高壓,其機前不得有管道及其他障礙物;水平剖分型用于中、低壓,其機上部不得有管道和其他障礙物;(2)進出口管道的布置在滿足熱補償和允許受力條件下,應盡量減少彎頭數量,以減少壓降;(3)進出口管嘴一般朝下,機殼體中心支撐,在運行中其熱脹量應由管道吸收;(4)廠房內設置的壓縮機管嘴為上進上出時,在其進出管嘴管道上須設可拆卸短節,以便壓縮機檢修。
39往復式壓縮機管道布置設計的一般要點是什么?(1)壓縮機進出口管道布置應短而直,盡量減少彎頭數量,但出口管道有熱脹時,應使管道具有柔性;(2)管道布置應考慮液體自流到分液罐,當管道出現“液袋"時,應設低點排凈;(3)多臺機組并排布置時,其進、出口管道上的閥門和儀表應布置在便于操作,容易接近的地方;(4)為防止壓縮機進出口管道振動,應進行必要的振動分析。管道布置應盡量低,支架敷設在地面上,且為獨立基礎,加大支架和管道的剛性;(5)壓縮機的介質為可燃氣體時,管道低點然凝,高點放空閥門應設絲堵、管帽或法蘭蓋,以防泄漏,且機組周圍管溝內應充沙,避免可燃氣體的積聚;(6)布置壓縮機進出口管道時,應不影響檢修吊車行走;(7)壓縮機的管道應布置在操作平臺下,使機組周圍有較寬敞的操作和檢修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