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廠有各式各樣的設備,因為各種設備數量較多、以及設備自身的特殊性,每種設備的布置都有具體的規定和要求,同時設備的管道布置設計也是極為重要的。今天,為大家詳細解讀各類化工設備布置的具體要求!
01塔的布置方式有哪幾種?具體要求為?
(1)單排布置,一般情況下較多采用單排布置,管廊的一側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塔或立式容器時,一般中心線對齊,如二個或二個以上的塔設置聯臺平臺時,宜中心線對齊或切線對齊;
(2)多排布置,對于直徑較小本體較高的塔,可以雙排布置或成三角形布置,這樣,可以利用平臺將塔聯系在一起,提高其穩定性。但對平臺生根構件應采用可以滑動的導向節點,以適應不同操作溫度的熱脹影響;
(3)構架式布置,對直徑DN≤1000mm的塔還可以布置在構架內或構架的一側。對用構架提高其穩定性和設置平臺、梯子。對于布置在構架上的分段塔,當無法使用機動吊裝機具時,應在構架上設置檢修吊裝設施。
02塔與其關聯的設備的布置有什么要求?塔與其關聯設備如進料加熱器、非明火加熱的重沸器、塔頂冷凝冷卻器、回流罐、塔底抽出泵等,宜按工藝流程順序靠近布置,必要時可形成一個獨立的操作系統,設在一個區內,這樣便于操作管理。
03沿管廊布置的塔和立式管器與管廊的間距如何確定?
(1)在塔與管廊之間布置泵時,應按泵的操作、維修和配管要求確定;
(2)塔與管廊之間不布置泵時,塔外壁與管架立柱中心線之間的距離,不宜小于3m。04塔與塔之間或塔與其他相鄰設備之間的距離如何確定?塔與塔之間或塔與其他相鄰設備之間的距離,除應滿足管道、平臺、儀表和小型設備等布置和安裝的要求外,尚應滿足操作、維修通道和基礎布置的需耍。兩塔之間的凈距不宜小于2.5m。
05塔和立式容器的安裝高度應符合哪些要求?
(1)當利用內壓或流體重力將物料送往其他設備或管道時,應由其內壓和被送往設備或管道的壓力和高度確定;(2)當用泵抽吸時,應由泵的汽蝕余量和吸入管道的壓力降確定設備的安裝高度;(3)帶有非明火加熱重佛器的塔,其安裝高度,應按工藝要求的塔和重沸器之間的相互關系和操作要求確定;(4)應滿足塔底管道安裝和操作所需要的最小凈空,且塔的基礎面高出地面不應小于200mm。
06換熱設備的布置一般要求是什么?(1)與分餾塔關聯的管殼式換熱設備,如塔底重沸器,塔頂冷凝冷卻器等。宜接工藝流程順序布置在分餾塔的附近;(2)兩種物料進行熱交換的換熱器,宜布置在兩種物料進出口相連的管道最近的位置;(3)一種物料與幾種不同物料進行換熱的管殼式換熱器,應成組布置;(4)用水或冷劑冷卻幾組不同物料的冷卻器,宜成組布置;(5)成組布置的換熱設備,宜取支座基礎中心線對齊,當支座間距不相同時,宜取一端支座基礎中心線對齊。為了管道連接方便,地面上布置的換熱器也可采用管程進出口管嘴中心線對齊;(6)換熱設備應盡可能布置在地面上,但是換熱設備數量較多可布置在構架上:1)浮頭式換熱器在地面上布置時,應滿足下列要求:浮頭和管箱的兩側應有寬度不小于0.6m的空地,浮頭端前方宜有寬度不小于1.2m的空地;管箱前方從管箱端算起應留有比管束長度至少長1.5m的空地。
2) 浮頭式換熱器在構架上布置時,應滿足下列要求:浮頭端前方平臺凈空不宜小于0.8m;管箱端前方平臺凈空不宜小于1mn,平臺采用可拆卸式欄桿,并應考慮管束抽出區所需的空間;構架高度應能滿足換熱器的管箱和浮頭的頭蓋吊裝需要。(7) 為了節約占地或工藝操作方便可以將兩臺換熱設備重疊在一起布置。但對于兩相流介質或殼體直徑大于或等于1.2m的換熱器不宜重疊布置;(8)換熱器之間、換熱器與其他設備之間的凈距不宜小于0.7m;(9) 重質油品或污染環境的物料的換熱設備不宜布置在構架上;(10)操作溫度高于物料自燃點的換熱器的上方,如無樓板或平臺隔開,不應布置其他設備。
07重沸器的布置一般要求是什么?(1)明火加熱的重沸器與塔的間距,應按防火規范中加熱爐與塔的間距要求布置;(2)用蒸汽或熱載體加熱的臥式重沸器應靠近塔布置,并與塔維持一定高差(由工藝設計確定),二者之間的距離應滿足管道布置要求,重沸器抽管束的一端應有檢修場地和通道;(3)立式重沸器宜用塔作支撐布置在塔側,并與塔維持一定高差(由工藝設計確定)。其上方應留有足夠的檢修空間;(4)一座塔需要多臺并聯的立式重沸器時,重沸器的位置和安裝高度,除保證工藝要求外,尚應滿足進出口集合管的布置要求并便于操作和檢修。
08空冷器的布置一般要求是什么?(1)空氣冷卻器(以下簡稱空冷器)宜布置在裝置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下風側;(2)空冷器應布置在主管廊的上方、構架的頂層或塔頂;(3)空冷器不應布置在操作溫度等于或高于物料自燃點和輸送、儲存液化烴設備的上方;否則應采用非燃燒材料的隔板隔離保護;(4)多組空冷器布置在一起時,應布置形式一致,宜采用成列式布置;應避免一部分成列式布置而另一部分成排布置;(5)斜頂式空冷器不宜把通風面對著夏季的主導風向。斜頂式空冷器宜成列布置,如成排布置時,兩排中間應有不小于3m的空間;(6)并排布置的兩臺增濕空冷器或干濕聯合空冷器的構架立柱之間的距離,不應小于3m;(7)空冷器管束兩端管箱和傳動機械處應設置平臺;(8)布置空冷器的構架或主管廊的一側地面上應留有必要的檢修場地和通道。
09空冷器的布置如何避免自身的或相互間的熱風循環?(1)同類型空冷器布置在同一高度;(2)相鄰空冷器靠緊布置;(3)成組的干式鼓風式空冷器與引風式空冷器分開布置,引風式空冷器應布置在鼓風式空冷器的常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下風側;(4)引風式空冷器與鼓風式空冷器布置在一起時,應將鼓風式空冷器管束提高。10加熱爐的布置一般要求是什么?(1)明火加熱爐宜集中布置在裝置的邊緣井靠近消防通道,且應于可燃氣體、液化烴、甲B 類液體設備的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下風側;(2)加熱爐與其他明火設備應布置在一起;(3)幾座加熱爐可按爐子中心線對齊成排布置。兩座加熱爐凈距不宜小于3m;(4)當采用機動維修機具吊裝加熱爐爐管時,應有機動維修機具通行的通道和檢修場地。對于帶有水平爐管的加熱爐,在抽出爐管的一側,檢修場地的長度不應小于爐管長度加2m;(5)加熱爐外壁與檢修道路邊緣的間距不應小于3m;(6)對于設有蒸汽發生器的加熱爐,汽包宜設在加熱爐頂部或鄰近的構架上;(7)加熱爐與其附屬的燃料氣分液罐、燃料氣加熱器的間距,不應小于6m;(8)當加熱爐有空氣預熱器、鼓風機、引風機等輔助設備時,輔助設備的布置應不妨礙其本身和加熱爐的檢修;(9)加熱爐與露天布置的液化烴設備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22.5m,當設備之間設置非燃燒材料的實體墻時,其間距可減少,但不得小于15m。實體墻的高度不宜小于3m,距加熱爐不宜大于5m,并應能防止可燃氣體竄入爐體;(10)當液化烴設備的廠房或甲類氣體壓縮機房朝向加熱爐一面為封閉墻時,加熱爐與廠房的間距可減少,但不得小于15m。